ACCAspace_sitemap
PPclass_sitemap
sitemap_google
sitemap_baidu
CFA Forums
返回列表 发帖
二、法兴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分析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的出现,很多专家认为在于其内部控制的监控不力。这种分析当然是正确的,但令人感到有足够嘲讽意味的是,这家银行在业界一直是以内部控制监控和风险管理到位而闻名的,甚至因此而成为急欲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中国银行业青睐的对象。但是,就是在这样一家银行里,那位交易员从去年上半年即已开始从事违规交易,而该行高管居然长期不知,才导致了这种场面。因此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到底怎么了?下面我们对法兴银行的欺诈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其内部控制缺陷,以为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提供思考。金融体系中风险爆发的原因有主客观两种,主观因素在于监管制度漏洞和监管者失职;而客观原因则在于监管者因外部原因而无法履行职责。

1.客观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来看,法兴银行的案件似乎与以往任何一次金融案件不同,属于后者——监管者因外部原因而无法履行职责的客观原因。法兴银行事件本身充满了“技术性”的传奇色彩。案件的当事人Jerome Kerviel有着“电脑天才”的名号,据媒体报道“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在法兴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埋头苦干,好像已把一种掩盖自身交易的多层次的方法植入了计算机系统中”。

法兴银行表示,Jerome Kerviel丰富的中后台工作经验为其炮制这个骗局提供了很多便利。现年31岁的Jerome Kerviel于2000年进入法国兴业银行,他在一开始的五年中,分别在不同的中间部门工作,这些中间部门的职责在于控制交易员所在的部门。由此,Jerome Kerviel对法兴银行的操作与控制流程了如指掌。 2006年被升任交易员,Jerome Kerviel转入交易部门,,从事套汇交易,主要负责处理欧洲股指期货的坐盘交易。

正是由于,Jerome Kerviel熟悉法兴银行监管交易的流程。Jerome Kerviel就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曾经在银行中台部门(middle office)工作,利用在这个岗位积累的丰富经验,他蓄意侵入银行安全系统,精心设计虚构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他在期货指数市场进行一笔交易的同时,会虚构另一笔交易。比如,一个买入,那另一个就卖出,两个交易的头寸相互抵消,得以逃避内部控制系统的“雷达”。为了确保虚假的操作不被及时发现,Jerome Kerviel利用了他多年来对于处理和控制市场交易的经验,连续地屏蔽了所有的监控,这些监控本来可令法兴对Jerome Kerviel的交易操作的性质进行检验、监控,其中包括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交易的监控。直至2008年1月19日到20日,Jerome Kerviel进行了数额巨大的交易,由于市场暴跌,损失一下子暴露无遗,被法兴银行监察部门发现。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在金融交易和监管系统完全实现了电子化的今天,一个计算机天才是有可能让监管系统失灵的。从这个角度看,在法兴银行案件中,理应承担失职责任的是技术研发人员,而非是履行监管职责的制度体系和当事人。如果法兴银行案件的最终侦破结果的确如此,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此次事件实属统计学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毕竟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精通到破解银行“五重关卡”的金融交易员实在是极其罕见,从该事件本身所能深究出的制度性弊病其实并不多。据此,由法兴银行事件推演出金融衍生品的“罪恶论”更应该休矣。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更不是为了让人们投机获利。恰恰相反,该类产品的出现原本正是为了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