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初学的菜鸟...嘿嘿 看了各位达人的解答,甚为钦佩,都很有说服力.我也想在这里说说我的一些看法,请前辈们点评一下! 在我看来,一国储蓄利率提高,首先影响的应该是那些进行直接实物或者说产业投资的主体,他们考虑到此时的储蓄利率和实际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之间的差距相比原来缩小了,也就是意味着他们的实际预期收益降低了,这时他们是不是会再考虑一下该项目是否值得去投资呢?这样的逻辑会不会蔓延到许多的投资人脑中呢?这样会不会使得他们对利用金融市场进行的项目融资也减少呢?那接下来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需求也就相应减少了,这会不会使得金融市场的贷款利率被迫下调呢?这个时候的利率下调又是否能像金融市场上的机构料想的那样重新吸引到大批的借款者呢? 我认为,上面的推论是一种可能的情况,也许会使得那些投资人重新获得对某一项目的投资热情.但是金融机构主要挣的是存贷的利差,而此时的利差可能已经被挤压得与初始水平相距甚远,那么此时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利润肯定大不如前.这时他们会干什么呢?我猜想,他们应该会偏向于将自己置身于实业投资的领域(当然他们还不会放弃信贷业务,因为此时由于储蓄利率的提高,他们积累了比原来较多的放贷资金),自己亲自去扮演一个实业项目的投资者的角色.但是又由于他们本没有这方面的运作背景和优势,这样就会让他们很容易想到去与那些资深的项目投资者合作,进行股权投资.这种情况到底会不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呢?如果这种情况使得合作结果让人满意,就是说出现双赢的话,即既弥补了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受到的创伤,又让那些项目投资者由于合作获得了比原来多的多的利益.这种双赢而且会一直向整个社会蔓延,社会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我认为,此时从货币需求的概念推断,由于交易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利率至少不会再升,这就使得投机需求至少不会减少,最终是的货币需求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