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space_sitemap
PPclass_sitemap
sitemap_google
sitemap_baidu
CFA Forums
返回列表 发帖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的泰国货币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蔓延的广度和深度出乎意料,显然已超越了战后任何一次经济金融危机,它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之深为世人所始料不及,地区危机真正演化成了全球性问题。

 

 一、案例介绍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嗯,好帖子,进来了解一下

TOP

路过的

TOP

进来学习一下

TOP

  (四)   强化金融监管,防止金融投机和泡沫经济。 金融监管的主要任务是监管银行的管理制度和资金的运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于金融监管乏力,在过分发展房地产业之后,形成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的大量不良资产,银行呆账、坏账居高不下,银行风险加大,这是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引发金融危机的祸根。因此一国避免金融风险的产生,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对金融机构加强全面监管是当前世界各国乃至国际金融机构探讨、研究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内容。发展中国家要趁势加快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严格金融执法,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的独立性、科学性、权威性,大力加强对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工作步入法制化良性轨道。通过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投机和泡沫经济,防止国际热钱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使金融市场得以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  

TOP

  三、启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勒说,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矫正,而非危机”。它可以矫正我们经济发展中战略、政策上的偏差,消除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从这次危机中可以获得如下一些主要的教训。 (一)   对外开放应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要求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应具有灵活性。如果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或体制僵化,即使没有出现经济萧条和银行倒闭,也会由于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发生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滞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某些主要环节出了问题。诸如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背离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改革步伐不适应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长期政企不分或政财勾结和行政机构的腐败乃至金融腐败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快本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市场机制,尽快使经济体制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由此可见,正确处理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协调关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

TOP

  (二)   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利用结构,规避国际金融风险。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利用外资是正常的,外国资本流入对一国经济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要适度,使发展经济的基础主要立足于国内储蓄积累之上。过分依赖外资,且外资结构不合理,那就蕴含着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据分析,当前实际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中,往往短期资本比例过大,以致短期债务与外汇储备之间出现巨额缺口,一旦金融市场动荡,大量短期资本撤走,金融风险立即兑现。因此,一定要正确引导外资投向,在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外资的稳定增长。首先,在外资使用投放结构上,重点投向那些有利于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产业上,严格限制短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操作,切忌使大量的外资尤其是短期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业,这样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就不易形成。

TOP

  (三)   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慎之又慎。 发达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前提是有较为成熟的管制系统。无论是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本次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一再提醒人们,在本国尚未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缺乏有效的宏观控制手段的情况下,不能急于开放资本市场。有鉴于此,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的开放速度与本国的宏观经济控制能力相协调,尽量缩小给国际游资留下的“投机空间”。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也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经济和贸易的全球一体化过程,但不要急于使自己的金融市场同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一体化。托宾教授的这一观点是十分值得深思和重视的。

TOP

  1、金融体系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经济过热导致“泡沫经济”,形成脱离实体经济的虚假繁荣,只是金融动荡的表层原因。长期资本市场建设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才是深层次原因。具体包括: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较少用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且往往是短期资金,不适应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二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倾向于提供非生产性用途的贷款。例如,泰国的银行贷款有1/4是消费性贷款,1/4是房地产贷款,这类贷款难以产生收益,银行坏帐增加。据世界银行断定,1996年泰国放款机构的不良贷款占其贷款规模的10%,达155亿美元,1997年银行的坏账相当于泰国GDP的9%。三是外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外资多以短期资本形式流入。1994年进入墨西哥的700多亿美元外资中,3/4属于短期证券资本,美国互助基金一类的短期投资比重很大,其中进入股市的有330多亿美元。1995年流入泰国的6466亿泰铢外资中,直接投资仅上中5.5%,商业银行贷款占51.1%,且大部分是短期贷款,投机性和流动性最大的非居民泰铢存款和证券投资占30.7%。由于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外资抽逃,引发股价下跌,金融机构瘫痪,本币贬值,是不足为怪的。

TOP

  2、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的产业结构调整片面迎合外资投向,不但彼此之间及其与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同,而且过分集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业。二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能力较低,国内科技水平不高,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过大。三是劳动成本上升过快,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国际竞争能力被削弱,出口增长速度下降,造成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例如,墨西哥和泰国的出口产业面对来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低成本同类产品的竞争,未能升级换代,以致竞争力减弱,出口增长缓慢,国际收支逆差扩大,两国在危机爆发之前,外贸逆差占GDP的比例分别接近和超过了8%,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5%,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推动因素。

TOP

返回列表